日媒: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难以摆脱内阁支持率低迷现状******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30日报道,日本共同社的日本全国电话舆论调查揭示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无法摆脱内阁支持率低迷的现状。
报道指出,岸田以儿童及育儿为招牌政策,提出预算翻番,但对负担增加的担忧与对政策的肯定相互抵消,对加薪的期待也不高,政权想提升人气却又似乎“无计可施”。
资料图: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报道称,岸田在1月4日的新年记者会和23日的施政方针演说中提出“不同寻常的少子化对策”和“超过物价涨幅的加薪”,发动力图扭转局面的攻势。
舆论调查结果显示,预算翻番的少子化对策受到肯定,但多数意见仍然反对消费税增税等增加负担的措施。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指出:“总论是赞成,但似乎也表露出‘不要轻易把负担加到税上而应努力寻找财源’的意思。”
围绕岸田带头提倡的加薪,“认为不会实现”的回答占80.7%。不仅是在野党支持者,在自民党和公明党支持者中也分别达到72.2%和79.2%。
另一方面,关于岸田明确表示将通过国会论战彻底向国民进行说明的防卫增税,支持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特别是自民党支持者,在2022年12月的前一次调查中表示“支持”的人为41.6%,此次则升至56.9%,并超过表示“不支持”的40.1%。
不过,认为有必要在增税前解散众院问信于民的回答,不仅是在野党支持者,在自民党和公明党支持者中也分别达到68.8%和63.4%。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称,“增税前的解散压力或许正在增强”。
日本维新会党首马场伸幸指出:“走访各地,根本听不到同意增税的声音。首相错判了舆论。”自民党资深人士坦言:“提增税就会输。就增税问信于民的选举不可行。”
人工智能专利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与转型******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了《AI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赋能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从交通到文旅,从安防到家居,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使智慧城市的建设得以实现,并正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发展。 截至2022年9月,我国智慧城市领域申请AI相关专利共计18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90%,主要涉及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和智能云等相关AI技术。报告显示,百度公司、腾讯公司、国家电网、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量均超过1900件,形成了一定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竞争力。与此同时,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两所高校在该领域表现也较为突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AI专利申请量均达900余件,通过产学研联合发力,为智慧城市领域创新链的发展提供全新的维度和方案。 图1 中国智慧城市AI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报告显示,依据“创造力”、“保护力”、“运用力”、“竞争力”、“影响力”五大指标维度对智慧城市AI技术的主要创新主体进行高价值专利及其创新驱动力评价,我国企业申请人优势明显,有7家企业和3所国内一流高校得分相对较高,足见该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端应用相对较为成熟。 在企业层面,我国一批互联网、科技企业表现较为突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积累,在各自领域为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推动了其智慧城市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百度公司主要围绕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多个AI基础技术领域进行专利布局,与北京市海淀区携手打造的“海淀城市大脑”,依托飞桨深度学习平台,构建兼容异构算力设备和多元算法模型的AI计算中心,提供基础算力和算法资源的统一集中管理、按需分配,支撑了50余个城市管理领域的AI应用创新。腾讯公司则瞄准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等相关技术领域布局专利,与长沙市依托“WeCity未来城市”平台,联手打造长沙智慧城市能力核心——“长沙城市超级大脑”,支撑全市各级各部门数据需求,快速支撑人工智能场景,以标准化、智能化方式提升各级政府办事、办公效率。国家电网主要围绕电力管理与检测领域技术进行专利布局,其推出的“智慧城市大脑”综合应用服务产品,以电力数据为核心、融合汇聚城市经济、人口、楼市等多元化城市数据,持续推进城市经济监测分析、人口流动分析、疫情影响监测分析、住宅空置监测分析等智能场景的部署运营。华为公司主要围绕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AI基础技术领域进行专利布局,其参与的数字福州建设,通过构建共性能力平台,赋能各垂直部委信息化系统建设,在减少重复性建设投资的同时,发挥数据融合价值,加速智慧城市建设。 在高校创新端,我国一批国内重点高校表现突出,研究领域涉及智能感知、安防监控、数据管理、城市规划、智慧政务、灾害模拟等,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与企业开展共同研发,校企联合发力,共同攻关,赋能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为城市管理构建成熟的“智慧大脑”与完整的“神经网络”,推动城市管理各环节的互联互通,助力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的深刻变化。浙江大学重点围绕城乡规划、社会综治、数据治理等应用领域进行专利布局,并于2010年与国脉互联公司联合成立我国首个“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校企联合共同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清华大学围绕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领域布局专利,2019年与广联达公司共建“数字城市实验室”,共同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